查看原文
其他

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文献引用格式

吕玮,蔡卫平,陈耀凯,等.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30(7):670-682.

DOI:10.13419/j.cnki.aids.2024.07.02.


  随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进步,全球HIV新发感染及相关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晚发现HIV感染者(late presentation,即就诊时低CD4细胞计数或艾滋病定义性事件)临床风险高、合并症多、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对达成“三个95%”及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造成较大挑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这一“晚发现”人群的识别和管理。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免疫缺陷监测与转化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多位艾滋病防治领域资深专家,参考《中国制定/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和临床实践证据,撰写了《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对晚发现HIV感染者的定义、临床特征和风险、抗病毒治疗时机及策略、机会性感染和IRIS管理策略,以及个体化临床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全文1.5万字,参考文献80篇,6条核心推荐意见,旨在为广大艾滋病医生提供临床管理参考。

  

    确立了晚发现HIV感染者定义 临床关注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的HIV感染晚期/艾滋病期患者已达成共识。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CD4细胞计数介于200~350/μL的HIV感染者若不及时干预,其死亡率高、抗病毒治疗疗效和免疫重建不良等不良预后及传播风险较高。多个国际权威学术组织早在2010年即提出需增加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并公布相应共识。本《共识》在总结多个国际指南及研究中出现的“晚发现”、“晚诊断”、“延迟诊断”以及“感染晚期”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基础上,建议临床就诊时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或出现艾滋病定义性事件,同时排除急性期感染(即6个月内感染)的HIV感染者定义为“晚发现HIV感染者”,以帮助临床更早识别高疾病进展风险人群,及时干预。

    提出晚发现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风险及治疗建议 《共识》整理了近年来多篇晚发现HIV感染研究,总结出年龄大于50岁、基线高病载、免疫功能恢复差、合并症多、药物耐受性差和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高以及依从性差等是晚发现HIV感染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尽早启动cART可以为晚发现HIV感染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提出晚发现HIV感染者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优选强效、快速降低病毒载量、具有高耐药屏障、耐受性好、治疗中断率低的cART方案。


    建立晚发现HIV感染临床管理流程及个体化管理策略 《共识》同时对晚发现HIV感染者的临床管理流程、合并机会性感染以及抗病毒治疗后IRIS的预防管理进行了阐述。明确应遵循现行指南尽早开始抗机会性感染治疗,不应因担心IRIS而推迟cART启动,除严重、危及生命的IRIS外,出现IRIS后应继续进行cART。《共识》亦强调晚发现HIV感染者的临床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管理策略。


    晚发现HIV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的发表是国内各位艾滋病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是具备理念和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份专业学术共识。为晚发现HIV感染者的规范化临床管理提供参考,对于推动我国艾滋病诊疗规范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共识》将适时进行更新修订,以持续改善我国晚发现HIV感染者的诊疗服务,助力实现2030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



【欢迎关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 点击文章上方蓝色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文字

○ 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或 xbya2016

○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直接关注


以上方法均可添加关注我们 (*^__^*)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